今天換個新鮮口味,一樣來跟大家談談有關健康的問題吧!

現在我們的社會逐漸開始重視健康這一塊,因此在坊間的健身房、健身工作室開始一間一間的開。

但是對於台灣的運動習慣來說,還是不太會去健身房,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人。

以現在的中老年人來說,還是僅將運動視為在公園走走路、跑跑步或者是去游泳之類的。

當然不是說這些不能算是運動,而是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東西都被人們給遺忘了。

這個就是之前一直提到的 - 肌肉。

所以今天就來談談所謂的肌少症吧!

塔羅_肌少症.jpg

隨著我們整個社會的人口減少,台灣也開始進入了高齡化的社會。

這時候有些在老年人身上才比較容易看到的疾病就開始受到醫學的重視,肌少症與衰弱症就是其中兩個。

那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叫做肌少症,這樣的狀況又要怎麼預防與改善呢?

何謂肌少症?

在現在的文明社會中,靜態的工作型態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

不像以往的農業或是工業社會,還需要下田耕作或是搬運貨物之類的。

因此那個過往的年代,肌少症的狀況比較少,也就少被提及。

但是根據研究顯示,人類在生命過程的中後期,神經肌肉等系統都會開始有退化的現象,其中較為明顯的跡象如下:

肌肉質量降低、肌耐力減少、脂肪和結締組織增加、代謝率降低等等。

而今天要談的肌少症指的就是肌肉質量降低,也就是骨骼肌量降低。

根據研究顯示,人類在過了30歲之後,平均以每年1~2%的速度在流失骨骼肌。

過去我們常提到的只是骨質疏鬆症,現在更應該要注意的是肌少症。

肌少症造成的影響?

肌少症會帶給老年人很多不便的影響,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很多慢性病也會逐漸浮現。

肌少症患者常出現的症狀就如:失能、較差的下肢功能、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等等。

也因為肌少症主要的狀況就是肌力降低,因此也常出現下面這些影響日常生活的問題。

活動能力降低,走路、站立、登高、舉重物的日常生活行為的困難,甚至是平衡障礙、極易摔倒之類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最明顯的例子就可以看看那些跌倒導致骨折的老人。

很多老年人常因不慎摔倒(很有可能是已經有肌少症的狀況導致的平衡障礙等問題造成的),而摔倒後又需要休養躺在床上導致更少運動。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導致骨骼肌越來越少,身體機能也越來越差。

因此常有老年人只因為跌了一跤而從此臥床不起的例子。

如何預防肌少症?

其實,肌少症最大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年齡,就如同上面所說的,超過30歲之後骨骼肌以每年1~2%的速度在減少。

但是卻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延緩老化,因此就只能將目標放在增加肌肉量及功能上,藉此來做為預防以及治療肌少症的方式。

而要改善肌肉量以及肌肉功能上,最主要的還是只能靠運動以及飲食。

先來談談飲食。

要增加肌肉量,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要補充的就是蛋白質。

在美國建議老年人每日至少攝取0.8g/kg的蛋白質量,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老年人應該要攝取60 x 0.8 = 48kg的蛋白質。

在歐洲甚至建議攝取到1~1.5g/kg的蛋白質量,當然這些量是要平均分配在一日三餐之中的。

而同樣的,維生素D對於骨骼肌也是相當重要的,藉由日曬、飲食都可以補充。

再來談談運動。

運動方面已經有研究證實阻抗型運動可以在衰弱的老年人身上增加肌力,以達到預防以及治療的目的。

而阻抗型運動其實指的就是負重運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在健身房練肌肉的就是負重運動。

阻抗型運動也可以使用一些彈力帶之類的器材,藉由彈性來作為阻抗型的壓力來源。

以全身性的運動會更適合於單關節的運動,如果有特殊狀況時也要請教專業開出相關單關節訓練的菜單。

結論

肌少症雖然是因為老化所帶來不可避免的狀況,但是我們卻可以藉由營養以及負重訓練來避免以及治療肌少症的症狀。

甚至還可以帶給老年生活一個不同的光景。

就像之前的一個短片,人生結束前的十年,你想要怎麼過呢?

 


 

這是我的收費占卜資訊,喜歡我解牌風格或是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跟我聯繫!

請點我!

以下是我的免費占卜活動網址,歡迎有要詢問的人可以來找我占卜喔!

請點我!

這個是我的粉絲團,歡迎大家來幫我按讚!

請點我!

arrow
arrow

    黑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